关牧村

关牧村

关牧村,辽宁沈阳人,生于河南新乡,满族,中共党员,硕士学历。第七、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青联副主席。第七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代表作品

 《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主要成就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天津市劳动模范

“青年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第七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委员会委员

全国青联常委

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天津市青联副主席

生平简介

关牧村1953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南新乡市郊区牧野乡牧村,以村为名,取名关牧村。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1970年后任天津歌舞团独唱演员。198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后三次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演唱的歌曲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主演歌剧《宦娘》及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等。曾多次出版录音带和唱片;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艺术片配唱主题歌;还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瑞典、丹麦、泰国、新加坡、塞浦路斯共和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交流和演出。 先后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全国首届青年歌手大赛二等奖、天津市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第1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最高艺术成就奖、全国农村歌曲演唱一等奖、全国优秀影视歌曲奖。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5年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1986年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滦江杯奖。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4、1994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为希望工程捐款,并资助30名学生,直到中学毕业。关牧村质朴、豁达,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对音乐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关牧村始终坚持以民族性为基础,吸取西洋唱法之长自然地揉于民族音乐中,在演唱中实现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升华。她的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1980年在天津市参加声乐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活动中获"濠江杯"奖;她演唱的《金风吹来的时候》曾获全国农村歌曲演唱一等奖;她主唱的电视剧《磋砣岁月》主题歌"一只难忘的歌"获全国优秀影视歌曲奖。1989年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朝鲜参加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国际"艺术成就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的光荣称号。

20世纪70年代以演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作品而成为我国蜚声中外的女中音歌唱家之一。

曾多次出版录音带和唱片;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艺术片配唱主题歌;还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瑞典、丹麦、泰国、新加坡、塞浦路斯共和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交流和演出。

星路历程

  关牧村是我国歌坛中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40岁以上的中年人对她和她演唱的歌曲更是感到格外熟悉和亲切。早在20世纪70年代,风华正茂的她就以一首首《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名扬神州大地。

关牧村和许许多多与她同时代的人一样历经过不少的磨难,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对音乐的执著,反而更坚定了她沿着音乐成功之路继续走下去的毅力和决心。60年代之初,我国经历了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这场天灾给每个家庭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年龄幼小身体尚未发育好的关牧村自然也难逃命运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公。但她在忍饥挨饿的困境中,凭着对音乐怀有一种矢志不渝的神圣信念,刚上小学三年级就报名参加了天津市小红花艺术团的声乐辅导和训练。她在这块小小的音乐园地里得到该团老师苏勇夫妇耐心细致的声乐启蒙,正是这对伯乐意外发现关牧村声音与众不同,音域宽厚的特点,并悉心加以指导,辛勤务实的工作,为其专业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稍大一些,关牧村就读于天津市69中学,由于有了小红花艺术团几年来培养所积累的专业水平,很快便被学校选中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关牧村1953年出生在一个满族家庭里,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谈到走上歌坛之路,她感慨地说,自己是受妈妈酷爱音乐的影响。从前母亲家家境殷实,专门请了一位白俄老师教妈妈学习声乐。她说自己就是由于母亲的影响,因而对音乐有一种很好的“悟性”。同时她还笑着讲到母亲曾一度是自己的编外音乐教师,在艰苦的从艺路上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一个好的歌唱演员既要对音乐怀有一种一点就通的“灵感”,还要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同时具备对一首作品的正确理解和诠释,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关牧村还娓娓道出多年来在演唱中的一些发自内心的感受,她说,一首歌不同人演唱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是否打动观众,赢得观众,是对一个演员在歌唱艺术方面综合素质的检验。多年来她这么说的,也同样是这样做的,人活一世应严格地对待人生,演员要靠高雅的演唱艺术感染和贴近观众。她特别喜欢佛教文化中倡导的淡泊名利,对人对事应宽大为怀的观点。作为演艺圈里的人,演员应一丝不苟踏踏实实搞好自己专业,搞好分内工作。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去做人,切记要对得起厚爱自己的观众。

关牧村的演唱风格属于自然清新的,民族性的演唱技法。在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中,她仍隐隐感到自己在专业演唱方面存在一些外人不易看出的缺憾。有鉴于此,对歌唱艺术领域永不满足的她再次来到培养歌唱家的摇篮——中央音乐学院深造,从师于享誉海内外的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的门下。沈先生在声乐教育方面造诣很深,她很有针对性的特别强调关牧村要更好掌握科学和先进的发音方法,在自己原有的演唱风格中适当揉进美声唱法中更适合民族唱法的部分,把两者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经过两年系统的训练和沈先生高水平的培养,终于使这位歌唱家在演唱技法方面突飞猛进,让昔日的老观众感觉到关牧村的歌有更上一层楼的深刻印象。

经过这次进修学习,关牧村对以往自己拿手歌曲的演唱理解更为到位。她多年来追求自然的没有人为痕迹的演唱风格渐渐形成。给歌迷们耳目一新的还有,同是一首歌儿,现在演唱的艺术效果,却犹如行云流水,婉转动听,同时又极富一种内在的美感,在声乐技巧的运用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感恩的心

关牧村回忆起已故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一脸的凝重之感。她说,一个歌唱演员在艺术青春中,能遇到一位适合自己风格的作曲家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儿。而自己则吉星高照,恰巧遇到施光南老师,我想我们之间可能是有缘分吧!由施光南老师作曲的几乎每一首歌她都从内心里非常喜欢,感到特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事实证明,正是这些歌儿给她带来无数的鲜花和美酒。如广大观众十分爱听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阿妹的心”、“孔雀向往的地方”、“打起手鼓唱起歌”、“五月的草原”等等。施光南先生的歌儿被公认为既有民族性又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饱含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演唱他的歌儿对关牧村来说,恰似如鱼得水。这一点在施光南先生生前已得到印证。关牧村回味与恩师的合作,特别提到被人们广泛传唱的“家乡有棵相思柳”、“假如你要认识我”等十几首堪称民族性和艺术性极高的好作品。而这些歌大多均由关牧村首先试唱,对试唱和处理的效果施光南先生特别满意,试唱当中他多次激动地说:“你唱出来的意图和效果就是我心中所构想的。”

施光南老师离开人世后,几个歌唱演员分别试唱他写的歌剧《屈原》中南后的一节唱:“怎不叫我心智惶惶……”大段咏叹调,结果她们试唱的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这时轮到关牧村,她通过对角色恰当的把握,将南后的嫉妒、狡诈等情感都比较准确地表现出来,艺术效果很好,受到在场专家一致赞扬。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诙谐地对她说:“施光南的这部歌剧就是专门为你写的。”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牧村即在歌坛上成为国内十分少见的多产歌唱家,她分别于1981年主演歌剧《宦娘》;1983年主演、主唱中国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1985年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演出;1986年主演、主唱电视舞剧故事片《最后的悲歌》;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专场演出;1990年参演大型古典电视艺术片《唐宋风韵》;1993年拍摄电视艺术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个人专辑;1994年参加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演出;拍摄电视艺术片《美丽的敦煌》。

作为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使者,她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瑞典、丹麦、泰国、新加坡、塞浦路斯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被邀请参加艺术交流和演出。她说,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在美国凤凰城的访问演出。此地一直是台商在美国的主要聚集区,过去很少有大陆艺术家去那里访问。因此,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很少,自从我去了那里,通过我的歌声,让久居美国的台湾人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演出结束后,一位两鬓花白年世很高的台商王先生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我为中国有你这样的世界一流女中音歌唱家感到非常骄傲,你为我们炎黄子孙争了光。”一席话说得我心里热呼呼的,久久难以平静。

美国有关方面两次要为关牧村办理绿卡,允许她到美国定居,都被其婉言谢绝了。她深情地表示:我是中国人,我的根深深扎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这就是关牧村的一颗中国心。美国洛杉矶市政府1992年曾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展望未来她豪情满怀地说,我要用歌声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铺路搭桥。

  • 歌曲
  • 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