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豪

何占豪

何占豪,男,汉族,1933年出生浙江诸暨,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世界著名作曲家。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徐小凤演唱歌曲《别亦难(相见时难别

何占豪,男,汉族,1933年出生浙江诸暨,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世界著名作曲家。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徐小凤演唱歌曲《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人物介绍

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在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这首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人物经历

1933年8月29日出生于诸暨何家山头村。幼时热爱音乐,后考入浙江省文工团当演员。

1952年,何占豪转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在这里,他开始学习小提琴。

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后转入作曲系,专攻作曲,从师丁善德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8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基于越剧音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从此成为中国乐坛上的著名人物之一。

八十年代以后,何占豪又把“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除了将《梁祝》改编成高胡协奏曲和琵琶协奏曲外,还写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情》,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以及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傣寨风光》,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民族器乐作品。

九十年代,何占豪高兴地看到古筝新秀辈出,除了将《梁祝》改编为古筝协奏曲之外,还创作了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和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等,对传统乐曲《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也作了改编。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柳琴协奏曲《花》、扬琴协奏曲《罗兰情》等,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他于教学同时又不断在戏曲音乐园地耕耘,先后为上海卢湾越剧团的《孔雀东南飞》、南京市越剧团的戏曲艺术片《莫愁女》、浙江电视台的戏曲电视剧《别亦难》作曲,皆获好评。还多次为浙江各县越剧团作曲,在省戏剧节中获奖。

在为越剧作曲的基础上,他不断进行越剧音乐交响化的尝试,如将《莫愁女》改编成清唱剧,由香港中乐团与杭州越剧院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1999年与杭州电视台合作创作一台大型越剧交响音乐会,为越剧音乐交响化开创先河,在杭州、上海演出后,令观众耳目一新。另外,又将越剧音乐作为素材改编创作成音乐作品,如将《莫愁女》主题音乐改编成《莫愁女幻想曲》(二胡与乐队)、《孔雀东南飞》音乐改编成古筝协奏曲、《别亦难》音乐改编成二胡协奏曲。经他教学与培养的戏曲作曲遍及全国,其中越剧作曲有陈国良、何占永等后起之秀。

获奖记录

2019年9月23日,获得第7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