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雪烫酒
歌手:虞宁
发行时间:2018-08-17
发行公司:
纷雪烫酒 文/贪欢
民国二十八年腊月十二,豫南淮河边纷纷扬扬难得飘着雪花,祝惟同看着雪中蹒跚离开的影子,手中烫好的酒壶在地上不厚的雪中浇出了几个小坑,露出黄土。他不知道张天之籍贯,不知道张天之军队的编号,只知道他似乎是第四十军庞司令的部下,那个整编不过一师二旅的集团军。
祝惟同是山东人,已经三十四
纷雪烫酒 文/贪欢
民国二十八年腊月十二,豫南淮河边纷纷扬扬难得飘着雪花,祝惟同看着雪中蹒跚离开的影子,手中烫好的酒壶在地上不厚的雪中浇出了几个小坑,露出黄土。他不知道张天之籍贯,不知道张天之军队的编号,只知道他似乎是第四十军庞司令的部下,那个整编不过一师二旅的集团军。
祝惟同是山东人,已经三十四岁了,在国外读完书之后回到老家,开了不大不小一个学堂。谁知道民国二十七年韩复榘说跑就跑,把山东丢了个干净,祝惟同单身一人,收拾了行装,定居在了豫南,这一住,便是两年。两年间国军在台儿庄打了胜仗,第五战区各地都开始招兵,加强驻防。在淮河的,是庞炳勋前线撤下来的第四十军。
那是腊月初八,日军虽然迫近淮河,但豫南今天格外的热闹——再如何计量,腊八还是要过的。祝惟同买了几响鞭炮,熬了腊八粥,呵着手预备回到寓所,还没进门,他察觉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有酒么。”语气冷极了,像是在陈述一个命令,不容违背,但又不像那种发布命令那般的高傲,那是一种透自骨子里的冷。祝惟同打了个冷颤,回头看到一个和他身材相仿的军人,裹着大衣,祝惟同知道这是队伍里过年放出来的,既然回不了家,也好放出来放松放松。祝惟同对那人笑了笑,反手邀他进了屋里。
祝惟同双亲在他读学时便已去世,又没什么本家,因此生活还算宽裕,屋里摆设倒是一应俱全,让来人入座后便忙着端出了几盘小菜,盛了碗粥,又斟了两杯清酒,这才坐定。
“小哥是哪支部队的?籍贯哪里,敢问姓名啊。”祝惟同添了添炉火,问道。
“张皓苍,字天之。”就这么六个字,他没有再说别的,祝惟同等了一会儿才确定是没有下篇了。
“在下祝知异,字惟同,是山东人,来这里讨生活,小哥眉头紧锁,看起来是不郁了?”祝惟同试着套套近乎,但得到的回答只有张天之饮酒下肚口中呼出的热气。祝惟同见得奇怪,当兵的见得多了,这般冷淡的,还是第一回见,不过既然招待着,也不好说什么。酒过三巡,祝惟同已经有些醉意,但张天之还是那副冷冷的嘴脸,仿佛喝下去的是白水一样,若不是他还知道就着点花生,祝惟同真的要想张天之是不是反应有些问题了。
“天之兄,我便这般称呼你了。要说来你们这些当兵的却极难见如你这般面皮干净的,斯斯文文,怕是读过书?”
张天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祝惟同见他有回应,心里欢喜,越发贫嘴起来,一连问了许多问题,直到天明。
张天之起身,向门口走去,祝惟同忙起身,给他打开门,想要送一送他,但张天之向他挥了挥手,示意止步。
此后三天,张天之每天晚上都会拖着步伐走到这里,坐一会儿,讨酒喝,喝够了就走。腊月十一,祝惟同备下了数个月饼,有擦净了门窗,好看门外抬花灯的队伍,但过了许久,都未等到张天之那沉重的军靴声。队伍还没有开拔,祝惟同心里有丝怀疑,打开门,却看到张天之手里提着一包牛肉站着,肩上满是雪花,寒风吹得他更加冷峻。祝惟同知道,张天之这是因买了东西来,不好意思进门,在门口进也不是走也不是,因故停着。想到这,祝惟同笑了几声,将牛肉提过来,与自己备下的月饼摆到一块,又斟上了酒,把茶几冲向门的方向,延请张天之入座。两个都已无人可团圆的人静静喝着酒,看着天空的明月,看着成家结户举着的花灯。
“要打仗了。”张天之低啜了一口。
“却要看你们把日本人打出去,再如上回一般,使日本人不敢提及!”祝惟同神采飞扬,自打台儿庄战役以来,豫南都充斥着乐观的情绪,但他没有看到,张天之脸上复杂的情绪。
“不能来你这喝酒了。”张天之有些低沉。
“等到日寇出境,我便埋上四、五壶佳酿,与天之兄开怀畅饮。”祝惟同酒上了头,素养什么的都抛在了脑后,这话说完,张天之也不再言语。
腊月十二,那是祝惟同最后一次目送张天之离开,他的背影有些萧索。
正月初四,豫南会战结束,胜利,毙伤日寇九千余。
正月十五,国军第五战区陆军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师部派人到了祝惟同家,一起带来的,是张天之的绝笔信。
“吾既守土,则为国士,不敢有失,遂率举团人马,殉国以明志,惟吾有一友,曰祝惟同君,年上矣而孤身,吾尝与之饮,万望诸君转知,吾不复与君饮矣。弹尽粮绝,党国万岁。****二十八年腊月十九汝南电。张皓苍举团殉国。”
祝惟同静静打量了来人,接过了电报,提上两壶刚酿的酒,向来人问了张天之的墓,不顾大雪纷飞,单衣正薄。他用手在墓旁挖出两个深槽,将酒壶放入。
此后天天,淮河边人们总能看到一个邋邋遢遢的人,提着酒,在一块墓碑前有说有笑。
民国三十四年正月初一,人们在墓前看到了祝惟同的尸体,他嘴角仍带笑,有一块衣带被撕了下来,用墨水写着几句话。
“吾有佳酿二坛,吾友殉国而陈藏,今酒香四溢矣,吾与好友,当共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