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I
歌手:朱七
发行时间:2010-12-24
发行公司:飛樂唱片
我们:
究竟是什么样的联结,才能让我和你,变成“我们”?
我们,是一个很好用的单词,用来区别“你们”或“他们”。在信息日渐纷繁的今天,四处都是关于“我们”的抬举,或对于“他们”的苛责,这里的人以群分,可以是任何一种方式,比如情感,比如地域,比如道德准则,比如阶级倾向,比如,某一种爱好。
即使
我们:
究竟是什么样的联结,才能让我和你,变成“我们”?
我们,是一个很好用的单词,用来区别“你们”或“他们”。在信息日渐纷繁的今天,四处都是关于“我们”的抬举,或对于“他们”的苛责,这里的人以群分,可以是任何一种方式,比如情感,比如地域,比如道德准则,比如阶级倾向,比如,某一种爱好。
即使我始终认为,“他们”这个东西并不确切存在,仅仅是由“我们”抽象出来施加群体压力以便更好的让“我们”凝聚在一起。可是有一些“我们”,却是真实存在并给予了我很多美好的体验,就像2008年,我不经意写下的那一句文案:“后来我们终于遇见彼此,发现那些,记忆重叠的美”。是的,记忆重叠的时候,很美。
因为流行音乐,这些年我陆陆续续交到了一些朋友,我们偶尔为彼此感动,也偶尔进行一些可深可浅的交流,相互遥望、惦念或尊敬,非酒非肉的交往着。从音乐开始,却未必结束于音乐。所以,这里的“我们”,并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只是指那些,因为音乐而认识的朋友们。
这并不是一张完整的专辑,更不是我构思已久的概念专辑、也不是我这一年来的新歌集合,甚至都不能算作一张合格的EP。这或许,仅仅是我在2010年年末心血来潮的找寻过去的结果。所以,这张专辑并不以标点符号命名,也未必会伴随实体CD厚厚的内页,也许永远只存在于虾米网的这个角落。但我想,这些歌里面,确然是有着我个人所理解的,那种我和我们的联结的。
2008年的那句文案,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提醒着我,我们的相遇,是值得感恩的。所以,从2008年就萦绕着我的那个小demo,慢慢成长,并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联合了其他几首老歌,逼着我将他们写出来,编出来,录出来。这些都不算新歌,但是,都到了可以出现的时候了。于是,一切都如此顺理成章,这次我并没有太多纠结,太多概念,太多痛苦,以及太多想要超越自己的欲念,我只是用我老旧的手法,全新的吉他,简单的编曲,破烂的喉咙,就这样唱出来了。
我们的联结,在于我认真的唱了他写的歌;在于他诚恳的要求我填词;在于我们那些乏善可陈且始终重叠的70后流行歌曲记忆;在于我们终于决定,要将那些对那个老男人的爱,慢慢藏起来了。
在于,我一个人的时候,从这些联结中,获得的感动、温暖,或其他的一些什么。
这些歌:
夏天已过去
作词作曲:姜森
2006年9月18日,天气尚未转凉,突然就听见pippin(姜森)的一首新歌,从第一个音符出现的时候,就一身的感动,惊叹一首词曲的完整度。我想,这首歌抓住了我某种暑假情节的忧愁回忆,或者对某些爱情故事的一再惋惜,也可能是对某些模糊印象的深切思念,所以,当天夜里,我用我的johnson JD16,用我最习惯的G大调,翻唱了一遍,竟也唱出了很寂寞的感觉,给pippin听,他表示赞许。
于是这首歌就在偶尔陆陆续续的各种小场合被我翻唱着。
2010年,在北京再见pippin的时候,也说起过,什么时候试着重新录录看,他依然是鼓励的姿态。所以,我要认真再唱一遍了。
在这些年,每当高温褪去,秋意渐浓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的哼唱这首歌,即使,这些年我并没有暗恋,并没有失恋,却也很自然的享受着,某一种温柔,某一种需要认真付出的情绪。
我猜,会让人不自觉哼唱的歌,是一首好歌吧。谢谢pippin。
我们
作词作曲:朱七
这并不是虾米网的广告歌,这只是个人私密记忆的堆叠,只是我的“奔四之记忆尤存”。
2008年,虾米网即将上线的时候,心中蠢蠢欲动,总想试着去写出一首歌来,用来表达,我对那些流行音乐的深厚情感。当我们认真的思考音乐究竟是什么后,简单结论是:“流行音乐是记忆储存的工具”。这么多年,听了很多歌,储存了满满一墙的CD,我常常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抱着吉他,面对那堵墙,看到一张CD的侧标,就试着去唱那张专辑里面的歌,很好玩。每次,当一首歌或一张封面图片出现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个时代回来了,那个时候的零碎记忆,让健忘的我突然就抓到某个及其细节的画面,然后,情绪翻涌。
2008年以后,我的word文档中零零碎碎的写了一两千个字。每一次的开始,都是“当张学友的吻别唱起,我还不懂爱情的道理”;每一次都能想起我姐姐们卧室门口的四大天王海报;每一次都能记得高中时那些磁带和我趴在县城新华书店音像柜台的样子;也每一次都因为觉得难以整理而胆怯逃避。直到2010年11月,我才积攒了力气,写完了这首歌,让我们听见。
因为后来认识了一些朋友,发现我们的记忆雷同,发现那些9块8、新华书店、拿空白磁带录电台、广播节目、上海声像、滚石logo、通俗歌曲等音乐事件统统一致,所以我才敢将这首歌命名为《我们》,在我细细回忆过往岁月时,奢望着,能让一部分朋友,有些许的共鸣感。
那些被相同歌曲深深感动过的人,是很容易变成朋友的,不是么?
语言
作词:朱七 作曲:老妖
2006年3月的某一天,老妖打电话给我,说希望我能帮他填个歌词,在简单听完了背后的故事后,我觉得我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8月的一天,突然情绪作祟,便录了一个纯木吉他的版本,放在随身听里,直到现在。
这似乎是一个偶像剧或者MTV里面才应该有的剧情,关于恋爱,关于永远的失去,关于她的去世,关于那个故事最后最后剩下的那一首曲子。
老妖对我说,不想要一首悲伤的歌词,他想要平静一些,温暖一些的,他对自己写的歌词不够满意,想让我填填看。于是我坐在房间里面,想着某些偶像剧的剧情,想着我身边围绕着一个心存善意的女生,想着她会告诉我什么,想着某一种永远无法传达的想念, “我仰天的微笑,你要看得见”,我是从这句开始写的。
是的,只要我愿意,有一种陪伴,是不需要语言的,请相信我。
我们呢
作词作曲:朱七
2005年春节,我在海边看天等星星,她打来电话,说,“他们分手了”。
我很难相信我亲眼见证了五年的情感突然断裂。在那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很多人结婚,很多人分手。我头顶的天空,突然硬生生划成了两半,一边是甜蜜的笑容,无所谓真假;一边是悲伤的眼神,无所谓真假,所有的中间状态,都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然后,情绪混乱,必须用写歌来解决。
2005年2月24日,我用一把再烂不过的旅行吉他,录出了这首歌的demo,放在主页上,并写下了一段文字,最后一句是:“而我的时间依然停留在那条短信面前,无论我的理智在这几天内完成了什么样的工作;说出了什么样貌似真理的语言;做出了如何令人欣慰的决定——那我们呢?”。
后来,那对分了手的,在一年后复合,并2009年3月步入婚姻殿堂,而那对感伤他们分手的“我们”,在2005年4月分手。再后来,那个男生,写了好多首,给她的“最后一首歌”。
朋友王晟在后来的几年内,一直要求我正式录下这首歌,要求在一些场合唱一下这首歌,始终被我拒绝。因为,我一直都不太喜欢,自己在不知所措的强烈情绪状态下,写出的音符。直到今年,当EP的概念被确定为“我们”,我突然想,再唱一遍,那些或许早已不再心酸的情绪。
当你问他:那我们呢?这,究竟代表什么呢?
~~~~~~~~~~~~~~~~~~~~~~~~~~~~~~~~~~~~~
后言:
2010年11月,我终于按耐不住,于是休了假,屏蔽了忙碌的工作,一切停顿了四天,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尝试着,提炼我自己许久不用的那些能力。
这段时间,已经少有太多所谓多愁善感的情绪,理性和逻辑占领绝大多数的时间,音乐似乎只剩下零零散散的破碎片段,我的计划还在往前做,可是我的行动能力日渐迟缓,以致某日终于发出了感慨,怀疑自己在某些程度上已经“废掉了”,某些感知,某些情绪输出的能力,某些观察力,某些总结成文字的小技巧。
于是,从头测试自己写歌的能力;于是,一首歌的demo出现;于是,一张EP的想法突然浮现;于是,我钻进搬家了的聚阵音乐录音棚;于是,白天上班晚上录音;于是,这些歌,如我所愿的出现在了这里。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张突如其来的EP,整个过程,仅仅维持了1个半月。
这次,可能由于欲望并未那么强烈,所以整个过程感觉比较顺利,录音棚有空,录音师有空,我们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就完成了所有工作,除了睡眠不足,并未感受到特别的苦难。甚至,感受到了我们自己的进步,从耳朵上,意识上,目的上的进步。
这次的五首歌,从编曲的时候,就用了相同的音色库,一模一样的钢琴,一模一样的弦乐,一模一样的提琴,我试着让这些歌听起来,没有任何风格上的差异。然后我们在录音时,也抛弃了那些过分夸张的后期修饰,让那些人声和吉他,跟刚录进来的时候相差无几。
要感谢的人,除了那位叫做AV的家属,统统都在工作人员列表里了。未来要做的专辑,照旧无比缓慢的进展着,无论是那张叫做《乌鸦少女》(现在已确定改名叫乌鸦少年,2012年的朱七标注)或是下一张标点符号,还是那句话,请有心人继续等待。
这几首歌会不会变成CD,带着厚厚的内页,现在我其实并不清楚,当一些工作完成,更多的事情,我等着他们自然浮现,是有还是没有,2011年再说吧。
谢谢你的聆听。
朱七
2010年12月24日凌晨
制作人:朱七
企划/文案:朱七
插画:七七
平面设计:言西早
录音室: 聚阵音乐(我们I) 深蓝光圈(我们II)
录音:董磊(我们I) 阿福、朱嘉骏(我们II)
混音/母带:董磊(我们I)阿福、朱嘉骏(我们II)
录音木吉他:santa cruz tony rice D
感谢:庐山的吉他和录音设备、小皮的酒和支持、阿国的键盘、王丹的贝斯、晓光的编曲提示,七七坚持的画作,小宝雪夜的和声,一衣的持续关注,兄弟only的为版号奔波,酒球会王涤的倾力支持和场地提供,当然还有聚阵音乐永远出现在我唱片内页名单里的董磊,和深蓝光圈的阿福、力轩、瓦仔(张华)、小朱(朱嘉骏)、应涛分别没日没夜的陪伴,录音棚提供和无私的意见,还有老婆的理解包容和亲自下手的平面设计印刷支持,以及那个blue话筒和我的TRD……朱小七跪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