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
歌手:唐建平
发行时间:2022-11-10
发行公司:
1997、10 这部作品是1997年夏季应亚洲乐团委约创作,同年十月在日本东京、大坂、神户、长野和韩国的汉城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日本作曲家协会副主席、亚洲乐团当时的艺术总监三木稔先生说:“非常激动,甚至超过了斯特拉文斯基”。现在这首乐曲已经作为亚洲乐团在各项重要演出中常演的保留曲目,同时中央民族乐
1997、10 这部作品是1997年夏季应亚洲乐团委约创作,同年十月在日本东京、大坂、神户、长野和韩国的汉城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日本作曲家协会副主席、亚洲乐团当时的艺术总监三木稔先生说:“非常激动,甚至超过了斯特拉文斯基”。现在这首乐曲已经作为亚洲乐团在各项重要演出中常演的保留曲目,同时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中国青年民族乐团,分别在国庆五十周年的献礼音乐会和国际间合作的音乐会上演出了这部作品。《后土》的灵感是作者在参观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时从‘皇天上帝’的牌匾上获得的。中国的先人称天为‘皇天’,称大地为‘后土’。虽然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四个字很少用,但是在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它们所负载的中华文化内涵,却远远超出我们个人所能想象到的疆界。所以当近年来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获得了新的觉醒,在被人们参拜、、被香烟燎绕的牌匾的感动下,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和圣洁而神秘的吸引,促使我要将所有感悟写出来。
这首作品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角度,力图表达人类和自然的依存关系。所以,“后土”在这里所指不是脚下客观的大地,它是主观概念,是高古人们心目中的大地,是他们的生命观和世界观。在音乐的具体写作方面,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线索:一、用乐队浓重的低音和各类非常规的音响象征厚重的大地和大自然的声音。二、在上述背景上,以模仿远古骨笛的笛声为先导,并在音乐的每一重要段落处分别用埙、葫芦笙、巴乌等有特色的中国管乐器,引导音乐作连贯性发展和变化。三、引用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四首民歌录音,它们具有特殊的表现意义,象征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一) 彝族打歌。象征人类的脚步,它穿插迂回在乐队各种不协和音响中,象征人类在大自然的变化中从远古向今天走来并走向明天。(二) 撒尼族姑娘的情歌。它在如潺潺流水般的背景上轻轻的飘出来,象征人类的情感的丰富和成长。(三) 撒尼族祭典地母的歌曲,这段民歌的引用是以独白的方式,虔诚的兼有说和唱的喃喃细语,通过人类对大地祭祀的宗教活动来暗示人类理性和思维的发展。(四)彝族海菜腔,在以变为宁静、祥和的引子中的的音乐主题的烘托下,海菜腔高亢的歌声飘扬出来,表达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与祈盼。这版录音是亚洲乐团在东京艺术剧场首演实况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