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
歌手:普信主义
发行时间:2024-04-01
发行公司:
他家住得离公司不远。毕业后籍由父母安排,他拿到了一份本地的工作,此前他想留在母校附近发展,但无论人际关系还是日后压力都令他望而却步。
那种普遍讲述的,关于孤身一人在外是如何凄惨的,依然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
这也是为什么他最终在父母的授意下,回到长大的城市,入职了一家当地的中型企业。
按理来说由此开
他家住得离公司不远。毕业后籍由父母安排,他拿到了一份本地的工作,此前他想留在母校附近发展,但无论人际关系还是日后压力都令他望而却步。
那种普遍讲述的,关于孤身一人在外是如何凄惨的,依然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
这也是为什么他最终在父母的授意下,回到长大的城市,入职了一家当地的中型企业。
按理来说由此开始他遂走上了正轨,可没想到不擅处理人际关系的他,融入这里简直是难如登天——公司待人接物有一套,规章办事有一套,聚餐喝酒另有一套……
这种学校内他就屡次回避的问题,这时更是令他焦头烂额,同批入职的员工已经搞好关系了,他还在茫然无措。
毕业即失业,这句话在他身上踩下了不少鞋印。
他感觉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安全感,反而是更深的恐惧。
他有自己的房间。
相比在外租住的人,他能待在家里人帮忙收拾的,稳定且熟悉的地方——他从小待着的卧室。没想到毕业以后他还是回到了这里,曾经高中时期的课本现在还躺在他书桌底下的纸箱,那个黑暗,又略微潮湿的角落。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书撕碎,烧掉,抑或卖给收废品的老人,他只是将这些痕迹静静地挂在房间的某一处,作为永久保存的记忆——尽管他以后再也没有打开了。或许对他而言,学生时期被灌输规划的日子更令自己安心,有人安排任务,有与所有人一致的方向。这种被梳理并规划的感觉,他究竟是喜欢还是讨厌?或许相比现在没有目的方向模糊时刻,他还是想做回那个朦胧的学生吧。
他养成了观察身边人的习惯。
下班搭公交回家,他会注视身边的人,这种活动莫名给了他安慰。观察周围人使他感觉愉快,即使对方睡的像一头死猪;手上抱着吵得要死的孩子,他都不在乎。甚至越脱离常轨,越让他讨厌的人,他就越喜欢看,仿佛这些给了他的生活一个缓冲余地。这么奇妙深刻地解压方式,也许仅此一家吧。
每个人都是过客,之后注定没有交集。这是他在观察别人时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下车后或许所有人下半辈子都不会再见了,因此他可以肆意地窥视并遐想他们。对于他这种没什么指望的半吊子而言,这简直是莫大的趣味。
而这份幸福,在一次公交上的偶然遭遇中,彻底粉碎了。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搭乘公交回家,突然有位乘客宣称有人偷了自己的包包,里面的电子产品装着他重要的数据。
现如今社会还有人在公交上偷盗么?他饶有兴致地望着愤怒的受害者,坐在后排准备看热闹。
受害者歇斯底里,似乎也是一位上班族——这可不是他要关心的。自己只是临时旁观的路人,聚众看热闹的影像,他什么也不是,所以他可以是一切。
“就是你偷的!我刚上车的时候,你就站在我的旁边摸!!!”
凌空一指,他猝不及防——
自己什么时候站在人边儿了?
看着对方直勾勾的食指,他很想反驳,却不知怎么开口。周围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了他,他从看事故的边缘转变为热闹的中心。
他慢慢低头,陷入新的混乱。
故事最后并非他想象的那样,受害人走到他的旁边,揪住了一位邻座乘客——这人确实是在他之后上车的。
归根结底这次意外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以小偷身份为全车人所凝视,那种感觉令他不能接受。不论误会与否,此刻他心情复杂,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和罪恶,将他推向了封闭的深渊。
此后他再也没有伺机观察别人,一种无形的控制感笼罩了他。公交这个曾经的避风港湾,也自此不再开放。
回到家中,他会将自己锁在房间,坐上床铺玩手机。
他逐渐养成了在外吃饭的习惯,这样可以减少和父母的接触。他并不埋怨父母把自己召回身边,他知道现在自己这样并不是家人的问题,他只感觉自己像一条寄生虫。他后悔,却不知怎么办。
最后,他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在外吃饭。面对父母,即使短暂的寒暄也近乎消解了,沉默变成了这个家毫无疑问的主旋律。
互联网成了他精神的支柱。
网络让他再次感受到“自由”——肆意的,似独处却并不孤单的状态,没有人打扰,摘下面具,扮演任何自己想要的角色。
网络世界,他是中心。
窗外的月光照在褶皱的床单上,深夜父母已然睡下。他紧扣手机,沉浸在夜色的暧昧中,像电子屏幕的囚徒。在信息流无限扩张与他双眼对接的前一刻,他的神经全部竖起,等待着数据传输。
输出属于他的黎明。